8月26日,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此次“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出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纪录。这一壮举为我国海洋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以及更大深度的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
一重大成果的取得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第五个掌握
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8年多的艰辛努力,其中就包含了三位“国宝级”的深海潜航员付文韬、叶聪、唐嘉陵。他们之中,付文韬是兰州理工大学05届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此次“蛟龙号”海试成功、兰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成为我国两项载人潜器的记录保持者。
深潜成功后,付文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海试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任何技术装备都需要在不断的应用中得以改进和完善,挫折和失败是暂时的,成功属于祖国。我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努力成为一名让祖国、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潜航员。
两名潜航员都是“80后”
付文韬和唐嘉陵是我国首批公开选拔并自行培训的受训潜航员,两名潜航员都是“80后”,付文涛1982年出生于湖南岳阳,2005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唐嘉陵1984年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2007年2月,付文涛、唐嘉陵正式成为受训潜航员,开始了辗转全国的培训。
付文韬 将进海大恶补海洋知识
成功下潜3759米后,“蛟龙”号潜水器回厂调试,潜航员付文韬、唐嘉陵也有了新任务:进入中国海洋大学学习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学科。
“我大学是学通信工程的,唐嘉陵是电子信息专业的,虽说培训期间接触过一些海洋知识,但了解太少了,”付文韬说,“在潜水器应用中,需要一名潜航员驾驶潜水器,带两名科学家进入海底,如果太不了解海底情况,不利于相互沟通。而且,潜航员就是在海洋里工作,怎么能不了解海洋呢”。
整个学习期预计到明年6月份结束。“按照计划,明年6月至9月,我们将在太平洋开展5000米级海试。”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吉国介绍说,在前往这一海域的过程中,潜水器将开展尝试性的应用,会在一些区域内进行观测工作。(宣传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