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筑梦至绿”实践队赴古浪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材料学院“筑梦至绿”实践队秉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前往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古浪县八步沙开展调研,着力追寻红色印记,发扬红色精神;踏足“步沙林场”,走访治沙英雄,了解治沙发展进程,调研林下产业结构;走村入户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开展文化流动加油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关爱儿童“绿色”成长,传承文化后继有人等多方面深入了解八步沙治沙文化振兴发展现状和历程。
实践伊始,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前往古浪战役纪念馆,参加“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更是队员们与红色历史的深度连接,是对先烈们的致敬,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重拾。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将实践与红色血脉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延续着红色基因,传承着英雄精神。在纪念馆门前,队员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新时代的英雄精神,使大家的行动成为了对先烈们豪迈奋斗的最好回应。
古浪战役纪念馆是一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圣地,一扇通往革命历史的时光之门。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一件件斑驳的实物,都在诉说着那段英勇抗战的历史。这里不仅是红色烈士的长眠之地,更是他们英雄事迹的见证者。在这里,大家聆听着革命前辈们的呐喊,感受着他们的青春激情,也感受到了他们为理想信念坚守的伟大精神。铜像、实物、文物,都在述说着一个个英雄的故事,让大家对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英雄们的伟大事迹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在红色记忆的洗礼下,大家深刻认识到,当年的革命先辈们为了信仰,为了民族,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创造了幸福安宁的生活环境,为人们树立了更高的人生追求。红色的基因在我们身上延续,我们要以更加坚韧的意志,更加积极的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王祎敏书记强调:“荒漠之地,在治沙人的辛勤付出下,蜕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宝地。在这里,同学们参加了兰州理工大学社会八步沙林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这是我校团学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重要精神,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深刻领会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广大师生投身“美丽中国”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一项重要举措。”
馆内参观、实地考察、专家讲座、走村入户,队员们亲身目睹了治沙人的艰辛努力,他们用双手撑起了绿色希望的蓝天。茫茫沙漠里,柠条、沙枣、花棒、白榆等各种沙生植物透着青绿,好多植被还开着花,这里的一切无不记录着他们顽强不息的故事,他们的坚毅表情和不屈精神。这绿色奇迹,见证了三代人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伟大转变,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在荒漠中绽放。激励着我们要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八步沙林场的场长郭万刚,为队员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思想的力量”微党课。他以鲜活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治沙人的不懈奋斗,从防沙治沙到植树造林,再到培育沙产业和发展生态经济,他们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里的每一次努力都体现着因地制宜、科学创新的精神,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
在随后的采访中,郭场长更是表示:如今的沙漠治理已经达到预期标准,不仅阻挡了土地沙漠化,且使得区域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国家交通要道的畅通也得到了保障。郭场长在讲解的同时也感慨了因自己受教育水平有限导致治沙工作难以紧跟时代潮流。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青年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防沙,治沙工作,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共建科学治沙,工程治沙,网络治沙的雄伟蓝图。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年轻人在推动科学防沙治沙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为实现沙漠绿洲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古浪战役纪念馆与八步沙林场,如同两幅珍贵的画卷,在队员们的心中交织成一幅浓墨重彩的画面,鼓舞着大家前行,材料学院将继续发挥好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不断带领青年学生牢记党的嘱托和期盼,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担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实践队;终审:徐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