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共克时艰。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组织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陪伴师生一起度过这场战役,校团委、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行动,用“心”为学校师生保驾护航,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开通心理热线,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自1月31日起开通心理援助QQ号,组织中心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及时针对师生在疫情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截止目前已有30名学生主动联系加入心理援助QQ。组织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学院心理辅导站站长学习疫情期心理援助热线线上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加强疫情心理援助的能力,更好服务学校全体学生。
同时,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王文霞老师加入了甘肃省高校心理干预志愿者,担任心理咨询人员,接听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加强宣传教育,稳定学生情绪。


及时向全校师生转发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动员学生积极观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大学生心理应激系列讲座》;通过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懿心家园”、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兰州理工大学红柳青年”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总体部署,即时推送心理调适文章,推出“疫情宅家指南”系列,发送“疫情来袭心理处方”,鼓励同学们“动”起来,“刷”起来,“学”起来,引导学生做好日常防护,“不信谣、不传谣”,利用健康有效的方式度过疫情,把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传递到每一位同学心中。
发挥朋辈力量,助力疫情防护。


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是同学们的心灵健康的觉察者、陪伴者。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向全体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推送了《朋辈支持 共抗疫情——校团委、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致我校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的一封信》,号召朋辈心理引导员在这段特殊时期,维护自身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利用所掌握的心理专业知识开展“倾听、陪伴和转介”,力所能及地为同学提供朋辈支持,稳定班级同学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们纷纷响应,每日监督班级、宿舍同学做好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与排查,及时发现心理疫情,上报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中心,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QQ空间推送、转发疫情心理防护相关知识,多方位帮助同学们消除疑虑和恐慌,心理支持工作在每个班级群里火热开展。
同时,懿心工作室、心晴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通过捐款、手写祝福、以画战“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对抗疫情中积极发挥自身力量,为抗击疫情加油助威。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将全力以赴,为全体师生穿上心理“防护衣”,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心理老师的寄语:
伍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袭来,让每个人都手足无措。每天都活跃在我们眼前的新增确诊案例,延长春节假期,延期开学,口罩限购,封路,体温检测、小区封闭等等都会让同学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焦虑情绪,宅家生活也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
疫情当下,健康的生活是心灵的一剂良药。试着唤醒自己的生活:每天规律作息,为返回学习做准备;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每天打卡,形成契约;保持积极心态,乐观投入地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幸福生活的基本原理。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起相约美丽的兰理工!
崔孝艳:亲爱的同学们,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寒假变得漫长又枯燥,每天醒来被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包围,各种不确定性让我们变得焦虑、烦躁、恐慌、无聊,但如果我们能接受现实,允许自己产生这些情绪变化,从积极的角度来对待这个时期,和家人多沟通感情,看一些一直想看但没时间看的书籍、电影,做做家务,运动运动,和久未联系的朋友在网上聊聊天,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可以让我们的假期变得开心并有意义。希望同学们戴好心理口罩,平稳过“关”。
王文霞:在此次防疫抗议的战役中,我光荣地成为了学校心理援助热线和甘肃省心理学会心理援助热线的接线员。在每天居家的网络学习和在线工作中,我了解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感受到了“最美逆行者”们散发出的人格力量,也看到了每一位走上抗疫一线的我校红柳志愿者们的风采,这些每每让我热泪盈眶。疫情虽然隔离了我们,但我坚信每个人都不是一片孤岛,在这个被迫拉长的假期里,愿我们都能静心面对,不负时光。还请记住,如果有需要,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们就在大家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