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陇东,层峦叠嶂,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与科研报国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深度采访、基层调研等形式,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青春视角解码南梁精神的时代价值。
沉浸式参观:在文物中触摸信仰脉搏
步入纪念馆展厅,泛黄的《土地分配令》手稿、布满弹孔的军旗、列宁小学学生用过的石板……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90年前革命先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初心。团队同学们在参观中感悟颇深:“当看到百姓排着队捐出最后一袋粮食的照片时,我真正理解了‘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内涵,这为我们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技术必须服务于民生需求。”


深度采访:在对话中激活精神基因
在讲解员引导下,同学们参观旧址,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历程;党员在宣誓广场重温誓词,瞻仰英雄。“妇女支前队冒雪送弹药”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军民团结的力量;“智慧灌溉系统”让黄土高原变“金果果”基地的现实,引发关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热烈讨论。同学们感慨:“老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转变,启示我们必须打破实验室壁垒,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

实践承诺:让青春与家国同频共振
此次实践实现了从“书本听史”到“现场悟史”的转变,将红色精神化为行动自觉。团队后续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助力红色文化活化传承。作为高校“行走的思政课”品牌项目的重要环节,活动通过“学、思、践、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年学子以知行合一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图/文:张可凡、李德顺;初审:陈冲;终审:朱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