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团情快递
基层动态
重要文件
相关下载
传媒矩阵
心理健康
书记信箱
社团组织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 材料 >> 正文

材料学院赴武都开展科技兴农助力脱贫攻坚产业调研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0-08-21  浏览次数:

2020年是我国奔向全面小康的决胜年,而要成功打赢这场战争,其根本在于解决贫困县、贫困村致贫的问题。或许脱贫之路困难重重,但陇南市武都区脱贫的事例不失为一种思路。

近年来,武都区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广先进和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为主的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使生产基本达到了温室育苗、大棚生产、多茬收种、高产高效,使土地生产率成倍增长,全区经济得到良好发展。

为深入了解“科技兴农”的各项措施以及“科技兴农”战略对于打赢全面脱贫战的作用,兰州理工大学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刘舒婕的带领下,从7月26日起前往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学习。在此次调研中,实践队运用多角度对比分析法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调研。于此同时实践队在走访过程中利用发传单的方式向村民宣讲国家政策、传播科学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出发前在兰州站前合影


一、电商花椒会,百“花”齐放时

7月26日下午,实践队在整理、清洁好住宿地后,前往参观学习一年一度的武都花椒会展。在花椒会上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武都四宝——花椒、油橄榄、蜂蜜和中药材。近年来,武都区按照“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巩固传统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依托全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始终把发展花椒产业作为帮助群众增收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坚持政策引导,强化资金支撑,注重科学管护,全力开发推进,有效促进了全区花椒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区花椒面积稳定在100万亩。2019年花椒产量4200万斤,综合产值达到42亿元,人均花椒增收3600余元,带动8.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和会场工作人员的聊天,实践队员了解到,武都区已连续举办11届花椒节会,吸引全国各地客商集聚武都,通过集市贸易、现场观摩、产业论坛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武都花椒,并通过电竞、抖音、网红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拓宽销售渠道,使武都花椒等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精准对接。

 

 

图为花椒会工作人员为实践队队员介绍合作社运营模式

 

图为农产品代理商为实践队队员介绍店铺情况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花椒会工作人员了解花椒销售情况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合作社负责人合照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花椒会工作人员合照


二、调研队“花”开两朵:理论调研夯实实践基础 春春助农带货体验科技力量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为优化调研进度,提升调研效率,在经过带队老师同意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在带队老师刘舒婕老师带领下前往团委、科技局、扶贫办切实了解武都县近年来扶贫工作及科技兴农政策的有关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取得相关的理论数据作为实践调研的参考;另一路则在实践队副队长带领下前往花椒会展帮助直播带货,实现春春助农带货,科技助农致富的目标。

7月27日上午,实践一队在材料学院团委书记刘舒婕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陇南市武都区团委办公室,与团委郭书记就农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使队员们了解到武都区近年来主要依靠花椒、油橄榄以及中药材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接着,郭书记就区团委创办的“青年之家”所开展的工作,尤其在培训一大批电商青年,借助直播带货的方式及取得的效果方面进行了一一介绍;针对实践队调研主题,郭书记还为实践队推荐了适合的调研基地和村镇,以及基地和村镇在科技兴农中的成功思路和举措。

 

 


 


图为武都区团委郭书记给带队老师刘舒婕和实践队队员介绍武都区情况


 


图为武都区团委工作人员为实践队队员提供有关单位的联系方式


 

实践队在与科技局贾主任交流中了解到:近年来,在武都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镇党委一班人按照“抓产业,促劳务”的总体经济工作思路,立足镇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走出了一条“高半山花椒红、半山地叉橄榄绿、沿川露地蔬菜鲜”的符合武都的特色产业开展路子。考虑到武都区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具有气候和资源优势,所以坚持把适合该气候的油橄榄和花椒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并且全局上下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示范引领、优化技术服务、积极培育品牌、加快标准化生产和产销对接。在区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努力下,油橄榄和花椒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富民产业。

 

 

图为科技局贾主任为实践队对员提供有关资料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科技局工作人员合照



通过向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咨询中,实践队了解到武都区重点通过区域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达到脱贫致富,而且对于武都各地不同情况制定不同脱贫战略。

同时间段,实践二队队花椒会展参与直播带货。进入直播间,参与直播,对实践队队员来说是新颖的,是陌生的,但也是充满吸引力的。因为在直播可以见证花椒被宣传推广到最后销售出去的全过程,也可以见证销售花椒的主播们工作的全过程,更可以在屏幕的这边把花椒推广到屏幕的那边。在花椒会展的时候,实践队队员发现线上直播带货成了花椒等农产品推广和销售环节中一项重要的催化剂,线上销售也成了销售环节的中流砥柱。用当代流行的直播销售方式,将农产品推广得更远,这是科技兴农,推动经济增长,助力农民脱贫的方法之一。

在直播的同时,实践队员还了解到针对花椒、中药材、小杂粮等大体量产业的大宗散装农产品特点,武都政府重点打造“1688批发网店”,鼓励1688网店入驻“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依托产业带,为需求客户搜索直达陇南原产地提供平台,阿里巴巴平台流量、政府扶持政策资金和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聚合成服务优势,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和合作社1688网店依托产业带平台推送,覆盖大多数贫困村社贫困人口和农产品,提高了弱、散、小农民群众与大市场的组织化对接能力,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网红主播一起带货养生鸡汤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主播询问产品信息,为带货做准备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和主播一起直播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主播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和主播一起直播带货

图为实践队直播时巧遇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主任和省委书记林铎书记等领导参观花椒会

图为实践队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带货宣传


三、“小花椒”助推脱贫“大产业”

7月27日下午,实践队实地走访了武都区科技示范村镇,深入了解村镇致富的经验、方法、措施等。

镇团委工作人员向实践队队员介绍了镇政府近几年在脱贫致富上的所采取的成功举措:政府按地缘将土地集中在同一区域的农户作为合作对象,在同一区域共同发展同一种产业,把特色产业适宜区的农户确定为若干适度规模的经济单元,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平等参与联合生产,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联合“捆绑发展”,以此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之后,实践队队员就“科技兴农”在汉王镇各村、社进行了实地走访。

7月28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访了武都花椒中心,在花椒中心陈主任的介绍下,对花椒中心在科技兴农中所采取的措施有了详细地了解和认识:花椒中心主要任务为检测各地花椒的病理,以便得出最适合的农药,通过发放手册的方式让村民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从而减低虫害损失。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目前花椒中心主要采用到各个村镇进行实际指导的方式,把先进和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手把手教给每一个农民。

在翻阅花椒中心资料时,实践队队员还了解到,自2000年以后,武都区把花椒产业开发与灾后重建、扶贫开发、长防长治、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连片规模建园,整村整乡覆盖。在农业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向花椒产业倾斜,重点扶持私有林业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个、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规模由80年代初的4万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09万亩,挂果面积近70万亩,产量5600万斤,综合产值42亿元。如今,武都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生产基地和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获得了“中国花椒之都”“全国花椒第一县”的美誉。

在花椒中心走访结束之后,实践队联系到汉王镇罗寨村村支书,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花椒地,并且在农民的指导下切身体验了摘花椒、锄地等农活。村支书告诉实践队队员,花椒服务中心吸收借鉴花椒种植先进经验,定期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科技知识的培训,手把手交给农民花椒病虫害防治、修剪、嫁接等科学管理技术,引导广大椒农合理种椒、科学种椒,减少花椒种植成本,提高花椒产量,从而达到增加椒农收益的目的,帮助椒农脱贫致富。





 

图为花椒中心陈主任和带队老师刘舒婕交流花椒种植情况

 

图为实践队队员去汉王镇对接合影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汉王镇走访,发放小礼品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村支书了解花椒种植情况

图为村民种植的两种品种的花椒,左为七月椒、右为大红袍

7月28日下午,实践队员在武都街头,就科技兴农对脱贫致富有多大帮助进行问卷调研,深受市民支持。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武都街头进行发放问卷调查


据统计,本次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1份,受访者中只有3.7%的受访者认为科技兴农不重要,96.8%的受访者对于科技兴农心怀希望和憧憬,都一直认为科技兴农在脱贫致富中必将愈来愈凸显其重要作用。


四、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 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近年来,武都区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把油橄榄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示范引领,优化技术服务,积极培育品牌,加快标准化生产和产销对接,油橄榄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富民产业。

7月29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武都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参观过程中,祥宇的销售总监告诉实践队,祥宇以“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宗旨,从油橄榄的种植、生产到销售都引入新技术。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实践队了解到祥宇在油橄榄的种植中采用良种育苗、集约栽培、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等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德国、意大利的冷榨设备,以最大限度保留油橄榄的活性成分;在销售过程中,为响应政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号召,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成效,大力推广“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祥宇油橄榄开发公司被列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此外,祥宇集团结合“重点示范,全面推动,全区覆盖”的工作要求,对现有油橄榄进行了以高接换优、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土水肥管理等综合管理工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通过科学培育养护提升油橄榄产业的质量。

近年来,陇南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的目标定位,按照“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把油橄榄等特色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由龙头带动百姓,携手奔向小康。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祥宇工作人员合影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队员介绍油橄榄产品

 

图为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参观加工中心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队员介绍油橄榄的使用价值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油橄榄种植基地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种植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祥宇集团合影

 

 

图为全体实践队员合影留念——线下社会实践结束

 

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直到现在农业仍是我们经济的基础和重点。科技是农业腾飞的翅膀,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为完成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更大更好地将科技融入农业中,依靠科技解决农业问题,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通过为期四天的实践,科技兴农实践队深入感受了“科技兴农”政策,切实感受到科技带给百姓的福利,也深深意识到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中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上一条: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民勤县生态发展助脱贫 下一条:材料学院民生调研队赴东乡县开展民生调研,关怀留守儿童
 
相关文章
深化心育服务 赋能五育融合——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心光拾彩”社会实践队再赴东乡开展守护成长 2025-08-23
"星灯"五载引航路,材料青春暖童心:兰理工材料学子用 “双线服务” 书写青春担当 2025-08-22
材料学院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健康护航 青春飞扬”大学生健康科普系列活动 2025-06-19
材料学院2023级本科生开展期末心理疏导系列活动 2025-06-16
东乡县师生代表团赴材料学院开展访学活动 2025-06-13
材坚料实 育心育材:材料学院顺利开展心理育人季系列活动 2025-06-13
材料学院 24 级学生四六级模考活动顺利开展 2025-06-11
材料学院承办兰州理工大学第七届心理委员技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2025-05-29
材料学院与七里河区科技局、科协共同走进理工大社区开展科技文化节活动 2025-05-29
当材料科学邂逅科技之美----材料学院赴舟曲中学科普宣讲,播撒科学火种 2025-05-26

 

Copyright© 兰州理工大学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15002798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  E-mail:lzlgtuanwei@lut.cn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700号

现在的访问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