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团情快递
基层动态
重要文件
相关下载
传媒矩阵
心理健康
书记信箱
社团组织
 
 
网站首页 >> 重要文件 >> 正文

共青团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8-03-27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团省委、教育厅《甘肃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推进“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到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发挥好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确保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不忘初心,坚定跟党走。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尊重青年学生主体地位,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和思想动态,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根据广大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竭诚服务青年学生,增强青年学生的获得感,强化与青年学生的直接联系,密切团青关系,使共青团深深植根于广大青年学生。

3.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性课题,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突出问题,扭住作风建设这一关键,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推进团的深化改革,立行立改,虚功实做,难事长做,久久为功,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等问题。

4.坚持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同时,从政策、机制、环境层面为强化基层团组织职能建设与活力提升提供更大支持,努力做到顶层设计源自基层、改革成果惠及基层。   

(三)改革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带动全校各级团组织推进改革,建设服务型团组织,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持续增强,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不断坚定,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信念不断增强。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团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学校团委组织机构设置。淡化机关意识,增强群众性理念,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将共青团的各项业务职能融入学生成长发展中。校团委实行“职能部门+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设置模式,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基层团建指导中心)、宣传部(红柳青年传媒中心)、学生组织与文体活动中心、学生学术科创中心、青年素质发展中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工作办公室)等若干工作中心。各院级基层团组织须参照校团委设置机构,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校团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下设办公室,心理教研室。2018年底,完成全校团组织机构改革。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等制度安排,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校团委班子成员至少联系2个院级团委、2个团支部、2个学生社团、100名团员青年;其他校团委专职干部至少联系1个院级团委、1个团支部、1个学生社团、100名团员青年。兼职和挂职团干部每年直接联系至少1个基层团支部,经常性联系50名团员青年。全体专职团干部每学期至少指导并参加1次主题团日活动,至少给基层团支部上1次团课,至少组织联系普通团员青年开展谈心谈话2次,倾听青年一线的情况、困难和诉求,梳理分析青年对共青团的意见建议,并给予及时反馈。校团委每月至少走访2个院级团组织,调研基层团的工作情况,了解实际困难,交流促进工作;校团委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书记班子与基层团员青年的恳谈会。坚持以青年为本,组织活动请青年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青年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青年一起评议,努力把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持续打造全团重点工作品牌和学校特色品牌,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红柳”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挑战杯”、“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加大“一院一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超市等创建力度,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精简会议、文件,注重运用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指导和推动工作。加强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修订完善《兰州理工大学基层共青团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建立分类考核与综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注重对基层团组织的直接支持指导力度,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构建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各级学生会(研究生会)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按照学校《兰州理工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改革,明晰组织定位和职能,不断优化组织体系、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推动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校团委通过学生社团管理服务中心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强化对学生社团的年检、考评等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进一步规范、支持全校学生社团发展。鼓励学校各单位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各单位所指导的学生社团必须纳入团学组织体系,按照“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所属学生社团的指导。建立健全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考评体系与机制,经校团委审核后提供社团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及建议,各学院依据考核结果计入其个人的公共服务工作量。院级须由担任团委书记或副书记的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和管理本院学生社团,院级学生会(研究生分会)组织由1名副主席具体参与指导、联系和服务。2018年底前,完成体系制度建设并执行。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学校团代会每4年召开一次,院级团代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各级团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团组织请示报告制度。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保持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院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制度。2018年初,完成我校共青团代表大会工作细则等制度建设并执行。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根据附中、产业、后勤等单位的实际,调整优化团组织设置,加强团组织建设。加强青年教工团组织建设,成立机关团总支,院级团委要将本院青年教工纳入共青团的工作体系;加强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各学院成立研究生团总支(团支部),由各学院团委直接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学院探索年级建团、分校区建团、网络建团等多种形式,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不断扩大共青团组织覆盖面。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实行团支部书记兼班长或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的制度,明确团支部委员、班级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

持续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保持和增强团组织和团员的先进性,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直接面向团员青年,并纳入“五四评优”体系。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夯实基础团务,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基本制度,明确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的议事范围和决议权限,严格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认真开展好团课。推动团员教育评议结果在推优入党、评奖评优及团支部、班级公共事务中形成决策效应,明确团员教育评议结果为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评议结果不合格的不得推优和评奖。

(三)改革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

7.完善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深入推进共青团“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常态化制度化,保持和增强团员先进性。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生、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四进四信”、“主题宣传月”等专项思想教育活动,并结合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重要会议和讲话,开展各级团组织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教育,提升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理论修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力推动校院两级“青马”培养体系建设,促进“青马”学员思想政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组建“学习青年习近平研究会”等学生理论社团,造就一批政治信仰坚定、能力素质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8.探索试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与教务处等部门共同做好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学分的统筹实施,借鉴“第一课堂”做法,科学构建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面向青年学生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第二课堂”在学分制体系中为必修课,学生在校期间,须完成“第二课堂”各模块学时数。采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情况进行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并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才用人提供重要依据。

9.发挥优势促建优良学风。立足第二课堂,服务第一课堂,广泛开展学业导航、学术报告,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开放性实验,开展“学霸开讲了”、“一帮一”学习帮扶行动等活动,解决青年学生学习困惑、上进心不足等问题,为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探讨思路和途径。通过开展中层干部进支部、好书大家读、创意DIY等活动,做好人生规划、职业导航工作,增进学生学习动力。

10.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龙头,以“挑战杯”、“共青杯”、“互联网+”等各类竞赛为载体,不断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机制。重点遴选培育学生科创作品,优化科创基金配置,重点支持一批科创项目脱颖而出。组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创新创业标志性大赛。拓展社会资源,强化激励措施,促进学生科技成果和创业计划项目孵化。

11.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新机制。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实践导向,强化指南、主题设计和过程育人,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红色基因传承行动”、青年文化交流等,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次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信心和决心。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争每个学院、专业都有相对固定、持续发挥作用的基地。

12.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健全青年守信激励体系,加强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大力倡导“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青年师生成为注册志愿者、网络文明志愿者和校园文明志愿者。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认证工作,广泛开展“学雷锋”、“三下乡”、脱贫攻坚帮扶等志愿服务,为共青团工作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3.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进一步完善学生权益的收集和反馈渠道,不断搭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纽带。

14.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加强基础建设,以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工作体系建设、条件建设、心理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普及性。强化能力提升,以督导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心理评测、团体辅导等为主要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学生成长困惑、沟通困难等问题的帮扶力度,全面关注大学生心灵成长,塑造健全人格。

15.打造“网上共青团”。加快学校共青团工作向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集中力量推进共青团用网、占网、建网工作,全面推进网络文明发展工程,建好校团委官网、红柳青年微信等,打造全校团学组织微信、微博、QQ、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实现团支部全上网、团员全覆盖。发挥校团委红柳青年传媒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院级团委成立相应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工作联动。统筹建好团员青年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实施红柳在线引领工程,制作推出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文化创意产品,努力打造团员青年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新媒体内容。培育打造一支青年学生网络舆情队伍,重大问题统一发声,重要节点统一行动,旗帜鲜明开展网络舆论引导。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新媒体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

(四)改革完善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16.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从青年教师中选任1名兼职校团委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2名兼职校团委副书记。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院级团组织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担任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2名兼职副书记。从严选拔基层共青团干部,各院级团组织书记的聘任、调整、调动应提前以书面形式向校团委征求意见。院级团组织书记的聘任意见,由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后报校团委,经校团委研究后报送学校党委研究决定。从严管理共青团干部,制定《兰州理工大学基层共青团干部考核实施办法》,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17.完善团学干部培养与使用制度。全面贯彻从严治团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教育引导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加强团干部的校内外学习培训工作,积极推荐团干部参加校外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不断提升团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鼓励团干部积极开展工作理论研究,加强与校内外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积极争取研究课题,为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出台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团干部校内转岗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五)改革强化综合保障

18.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校院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在校院两级党政会议中明确列入共青团工作专题内容。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二级单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学校党委明确一名常委分管共青团工作,学院党委须明确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学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校党委常委会及时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各二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对共青团的组织领导工作,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团的组织领导。校院两级党委领导干部应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理论政策的学习研究,把共青团工作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19.完善团组织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校院两级党组织负责指导所属单位团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决定共青团工作重大问题,管理所属单位团组织建设,协调团组织同党政部门的关系及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支持共青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校团委依法依章程指导学校各级团组织工作。

20.优化资源条件保障力度。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青办发[2017]12号)执行,校团委专职团干部按不少于12人配备;校团委职能科室(中心)负责人、二级团组织书记(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学院)原则上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团委工作经费,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的情况在现有基础上同步上调,逐步达到学生人均30元的目标。各二级单位要保证所属团组织的工作经费。加强对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学生社团之家、党团员之家等阵地的建设,加大学生宿舍文化、支部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团学活动的软硬件坏境。宣传部、易班发展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门应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舆论宣传和技术帮助,确保团组织网站、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的建设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学校党委制定下发,由校团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学院(部)协同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二级党组织、相关部门和各级团组织的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校团委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院级团组织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并组织实施,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加强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各项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


上一条:兰州理工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 下一条:关于印发《兰州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相关文章
图说兰州理工大学“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2021-04-25
兰州理工大学团学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优表彰办法(试行) 2020-03-25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会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2020-03-25
校团委2020年工作计划要点 2020-03-25
校团委2019年工作要点 2019-04-26
校团委2018年工作要点 2018-03-29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 2018年工作计划 2018-03-29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社团申请召开换届大会流程 2018-03-27
兰州理工大学 学生社团信息发布平台和宣传品管理 暂行办法 (试行) 2018-03-27
兰州理工大学 学生社团涉外活动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2018-03-27

 

Copyright© 兰州理工大学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  E-mail:lzlgtuanwei@lut.cn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700号


现在的访问量是: